支气管哮喘,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其特征是气道炎症、气道对多种刺激呈现的高反应性以及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,许多患者会经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——他们的症状往往在夜间及凌晨时分加剧,这一现象背后,隐藏着哪些科学原理呢?
人体在夜间处于静息状态,迷走神经的兴奋性相对增强,这会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,进而使气道变窄,呼吸阻力增加,夜间唾液分泌减少,使得咽部及下呼吸道黏膜干燥,这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温床,可能诱发或加剧气道炎症反应。
夜间气温较低,寒冷空气对已经受损的气道产生额外的刺激,进一步加剧了气道的收缩和痉挛,而凌晨时分,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水平在夜间达到最低谷,这种激素对于控制气道炎症和过敏反应至关重要,在缺乏足够激素支持的情况下,哮喘症状更容易在此时发作或加重。
值得注意的是,睡眠姿势的改变也可能影响哮喘的发作,平卧时,由于重力作用减弱,积聚在肺部的痰液和炎症介质不易排出,增加了对气道的刺激,睡眠中的呼吸节律变化也可能导致气道狭窄和气流受限。
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夜间及凌晨的易发症状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这包括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、呼吸道干燥、寒冷空气刺激以及激素水平变化等,了解这些因素不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,也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,对于哮喘患者而言,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、采用侧卧位睡眠以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,都是有效减少夜间及凌晨症状发作的重要措施。
发表评论
支气管哮喘夜间及凌晨高发,或因迷走神经兴奋、气道炎症加剧等生理变化导致。
支气管哮喘夜间及凌晨易发作,或因迷走神经兴奋、气道变窄所致。
添加新评论